河北双孢菇(口蘑)产销现状及前景

    一、河北省双孢菇历史的回顾

    河北省的双孢菇生产最早始于六十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其栽培的目的不是外销出口,不是农民发家致富,而是由于因粮食缺乏而出现的饥饿。显然这次双孢菇的生产只是试图解决或缓解一些最低水平的吃饭问题,是短期的应急行为。河北省的第二次双孢菇生产,在八十年代初,由外贸部门号召组织发动生产,在辛集市的位伯、张家口的万全县、保定的望都等地开始进行栽培生产,由于菌种、技术、栽培工艺、气候等储多因素的影响而失败。河北省的第三次双孢菇生产始于 1985 年,这次生产由当时的“长城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牵头联合石家庄人民防空办公室及郊区振头三街,在“通山工程”的起始入口处(当时是 6 路车终点)首先开发生产。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通山工程”因为直到现在它也不失为一处进行食用菌生产的最好佳场地。“通山工程”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号召“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的产物。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见到的地下建筑规模最大的工程最大的地道。它的各种设施齐备,两个卡车可并排着通行,温度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 16 ℃ 左右。据说它由东向西直通到鹿泉市的山脚下。当时的口号是“以洞养洞、以洞建洞、以洞致富”。这样好的条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利用起来,如果能利用起来,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现在想起来备感遗憾啊!这次的双孢菇生产其特点是:改地上为地下,层架栽培,菌种生产和栽培技术规范,生产人员素质较高。这次栽培初步获得成功。第二年张家口开始生产,也是利用人防工事、不过不是地道而是山洞,空气可自然流动,通风条件很好,本人曾参加了前期的生产工作,发现张家口有丰富的草炭资源。河北省第四次双孢菇生产在 94 年左右从馆陶县和曲周县开始,曲周县主要集中在马连固乡。该乡采用小拱棚生产,由于塑料棚小,对外界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样增温和降温的效果很差,小拱棚内的小气候易受大气候的影响,不能长时间稳定的满足双孢菇发育的需要,出现出菇期短,产量低、品质差.后来这种栽培形式逐年淘汰.此后河北省的双孢菇生产虽然有些发展,但发展速度慢,生产面积小,处于自然发展调节阶段。

    二、河北省发展双孢菇生产大有可为

    原因有四:河北省有丰富的双孢菇原料资源,这种资源数量大而且再生速度快。这种资源就是麦秸,我省中部及南部地区每年盛产大量麦秸,每到麦收季节,农民大量将麦秸付之一炬。焚烧麦秸有三害:一是污染环境,二是浪费资源,三是引发火灾,既使未烧掉的秸秆,农民到处堆放,大都腐烂变质,造成乡村环境脏、乱、差。关于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有关部门曾做了大量的工作。因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利用效果均不十分理想。多年来河北省的双孢菇生产实践证明,利用麦秸栽培双孢菇效益最好。利用麦秸栽培双孢菇。这个项目本身适合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麦秸利用量大,一下子可遍地开花。农民利用麦秸栽培双孢菇两三个月内可获得效益,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可以在农村迅速推广。我们认为,利用麦秸栽培双孢菇,更重要的意义是:栽培双孢菇的废料,富含氮、磷、钾,理化性状似畜粪,系上等有机肥,沃土效果比秸秆还田还要优越,可形成“麦秸—双孢菇—有机肥”的良性生态循环。这是典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模式,近年来河北省的双孢菇生产,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栽培模式,栽培工艺。实践证明土温室(前后有土墙的塑料大棚)是河北省生产双孢菇最理想的栽培形式。有条件的地方在棚内打层架及结合后发酵技术,不但增加了棚的利用面积,更重要的是可大幅度提高双孢菇的单产。目前双孢菇的单产为 7.5kg/ 平方米,这个产量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量低 3-4 倍,也就是说,双孢菇的单产潜力巨大。回顾一下河北省平菇单产提高的情况,或许对我们会有一些启示:在八十年代初,我省利用阳畦栽培平菇,单产为 50 ℅ 左右(生物学效率),而目前平菇的单产都在 100% 以上。正是因为平菇生产采用了立体袋式栽培或覆土栽培技术,才使平菇的产量得到提高,同时改平菇春秋二季栽培为秋冬春三季栽培,这不但延长了出菇季节提高了产量,重要的是平菇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此,笔者预测河北省双孢菇的单产在近年内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多年来,双孢菇的主产地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其气候非常适合双孢菇的生产。而河北的气候干燥多风,其自然气候不能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多年来河北省的历次双孢菇的生产都没有占稳脚根,形成产业,无疑双孢菇的成功栽培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气候条件是最重要的。而目前河北省采用的土温室进行双孢菇栽培,创造了适合双孢菇生长的气候,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双孢菇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凡是农民能参与的产业都能形成大产业,又因双孢菇及整个食用菌行业的生产特点是能在短期内形成大量的产品。为此产品的销路问题是制约发展的拦路虎。双孢菇我们也叫它“世界菇”,是因为它不但全球各地都有生产,而且世界各地都有消费传统。目前所有菇类中它是总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产品种类包括盐渍产品、罐头产品、速冷产品、鲜品等。在中国的栽培菇类中是唯一一个要“许可证“出口的菇类。在香港各家超级市场均可看到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小包装鲜双孢菇,每个包装为四两,价格为 20 港元左右。消费数量很大。在深圳布古蔬菜批发市场,每年冬季每天都有大量的鲜双孢菇批发,这些鲜菇从福建运来,用大泡沫箱散装,从外观看都经过了药剂保鲜处理。笔者认为药剂处理保鲜双孢菇,不是发展方向。在我省的涿州市,有一家日本独资的双孢菇工厂,它采用加拿大的技术,产量很高,品质好,其产品全部是鲜菇空运日本,它没有经过任何药剂保鲜处理,产品却新鲜漂亮,发现其中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在加工过程中,工人训练有素,绝对轻拿轻放。前边曾经提过,历来中国双孢菇的主产区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这一地区改革开放较快,发家致富的项目多,机会多,传统的双孢菇栽培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落后于其它行业,这样栽培面积越来越小。而相对来说内地的生产成本较低且原料丰富,造成主产区的转移,有些其它菇类品种也是如此,在我国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我们称之为“南菇北移”,“南菇北移”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这就是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对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的确是个机遇,如果抓住机遇,河北省的双孢菇总产量三年之内有可能在全国排名第一位。这是我多年来所企盼的。

    三、河北省的双孢菇生产可作为食用菌产业化的突破口

    近五年来,河北省的食用菌似乎出现了停止不前或徘徊的局面。从县里来的很多朋友常常问我:“我们发展何种食用菌有前景?”根据我省目前的食用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是很难回答这类的问题。常常的想:除目前河北省的食用菌品种及产量外,能否还有较大的发展?那么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双孢菇生产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就外销市场不讲,河北省的食用菌主导产品如:盐水平菇、盐水姬菇、盐水白金针菇、盐水滑子菇,其主要外销市场是日本,销售面窄,数量受限制。这些年来日本市场处于饱合状态,日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中国产地的大上或大下,基本规律是,价格变化两年一个周期,为此我们认为这些品种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出路,因为市场就这么大,大家都在这一根独木桥上挤,总会有人掉进河里,而双孢菇大面积发展不存在这些问题。除双孢菇外,在河北省的北部地区,如承德、张家口坝上地区,利用夏季可大力发展木屑香菇。河北省平泉县木屑袋栽香菇的模式很有借鉴价值。因为这个季节福建、浙江、河南的香菇已生产结束,无货可供,产品保鲜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愿与有关单位合作,产品可全部包销。

    四、双孢菇的产业模式及生产基地的建立

    双孢菇产业的大发展,从开始就应有一个好基础。好的模式,不要出现群龙无首,散兵游勇式的生产。为此建议,每个县应建立一个龙头企业,全面负责本县的生产,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提供菌种、产品统一加工、产品统一收购、产品统一销售。对生产户应制定保护价,保护价的确立应考虑栽培者的综合生产成本,保护价应略高于此生产成本。双孢菇的菌种目前我省普遍采用麦粒菌种,菌种易老化。生产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农户很难具备生产条件,龙头企业应建立一个菌种厂,保证品种适销对路及菌种的质量,对菌丝长满的菌种要及时播种或放在 0-4 ℃ 的温度下保存,否则菌种很快老化而报废。加工厂的建立非常重要,因为双孢菇的加工和其它菇类大不相同。盐水姬菇、平菇、滑子菇、草菇等加工过程中只要煮熟,加适量食盐即可;而双孢菇就不 那么简单了;一定用铝锅不锈钢锅,加工过程中不能用任何铁器,以防双孢菇发生色变。在加工过程中要加入适当的漂白剂(焦亚硫酸钠),起到漂白、护色的作用,当天采收的菇一定要当天加工,不能过夜。在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减少双孢菇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和时间。

    双孢菇生产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产品的收购、加工、包装及运输。易形成群体优势效益,易解决卖菇难的问题,一家一户的生产一定要连成一片,这样也有利于技术及产量的提高。一个生产基地的建立,发展及状大,关键在于产品在市场上的竟争力,这样对生产者来讲也就减少了风险。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单产,技术积累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我省双孢菇单产普遍较低,增产潜力巨大

作者:贾乾义

电话: 13366699818

2008年1月15日